







由東倫敦一個售賣茶葉的地攤,發展至今日英國最大型的超市帝國,Tesco一向從來不僅僅是一間零售店舖。你或許每日都會路經Tesco、進內購買一客三文治,或憑Clubcard節省數十便士;然而,你又可曾細想,Tesco其實是一段活生生的英國零售歷史,更是一面映照戰後社會變遷的鏡子?
英國人說,Tesco代表「Every little helps」;對不少居英港人而言,Tesco更像是「買餸、儲分、尋覓叉燒」的集中地。今次,就讓SEEDENJOY帶你由1919年Jack Cohen開檔賣茶開始,細看Tesco如何由東倫敦一個小販攤位,演變成今日你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存在。
🧃 1919:Jack Cohen 的茶葉奇蹟
第一次世界大戰過後,倫敦東區經濟蕭條、民心不穩。Jack Cohen 在 Hackney 開設了一個小型路邊攤,專門售賣戰後剩餘的茶葉。畢竟,不論世道如何艱難,英國人總要來一杯茶。Cohen 憑着實惠價錢與穩定供應,漸漸打響名堂。
🏷️ 1924:「Tesco」之名橫空出世
品牌名稱由何而來?Cohen 向一名叫 T.E. Stockwell 的供應商購入大批茶葉,將對方姓名的首字母「TES」與自己姓氏「Cohen」的開首兩字母「CO」結合,於是「Tesco」誕生。本意只為賣茶的招牌,後來竟成為一代又一代人的超市回憶。
🏬 1931:第一間 Tesco 正式開業
位於 Burnt Oak 的首間 Tesco 正式開幕,並率先引入「自助選購」概念。顧客無須再對店員講「兩個蘋果」、「唔要咁熟」,可以自行挑選所需,購物體驗前所未見地自由自在,對當時社會而言,幾近革命性。
🛒 戰後起飛:1950年代的「Tesco 時代」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國民生稍見起色,市民生活水平逐步改善。Tesco 乘勢開設更多分店,並引進大型超市概念,以貨品齊備、價格相宜為賣點,徹底顛覆傳統街坊零售格局。
🏢 1960年代:併購為王,超市帝國初現雛形
透過收購如 Victor Value 等連鎖超市,Tesco 不僅迅速擴大版圖,更成功壓低營運成本,進一步鞏固其「物美價廉」的品牌形象,成為英國家庭購物首選。
🔍 1980年代:電子化革命,效率至上
隨科技進步,條碼掃描、自助付款等系統相繼推出,大幅提升結帳效率,令購物過程不再漫長乏味。Tesco 亦藉此實現現代化轉型,在零售競爭中拔得頭籌。
🎁 1995:Clubcard 問世,開啟數據革命
Tesco 推出會員制度「Clubcard」,不僅提供優惠,更開始蒐集消費數據,根據顧客購物習慣推送個人化優惠。當時其他超市尚未踏入大數據時代,Tesco 已領先好幾步。
🌍 2000年代:進軍海外,拓展夢想藍圖
Tesco 積極開拓歐洲、亞洲甚至美國市場,雖然並非每次皆大獲成功(例如美國市場水土不服),但亦顯示其不甘固步自封,嘗試走出英倫、擁抱世界。
🧺 今日的 Tesco:生活所需,無所不包
由 Tesco Finest 美食系列、F&F 服飾、手機 SIM 卡、Tesco Bank、到網上購物及 Clubcard Plus,Tesco 已經不只是「超市」,而是一個全面滲透日常的生活平台 —— 一個你或許每日都不自覺地依賴的存在。
♻️ 永續發展:賺錢以外,還有良心?
Tesco 近年積極推動減少食物浪費、改用可回收包裝、支持本地農業、以至碳中和目標,務求建立具社會責任的企業形象。不過在「買一送一」的吸引力面前,環保理念能否行穩致遠,則見仁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