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為何伯明翰會被稱為「Brum」?解構伯明翰各種有趣綽號!


Photo: Getty Images
Photo: Getty Images

為何伯明翰會被稱為「Brummagem」?為何又有「千業之城」的美譽? 其實,伯明翰有不少暱稱,有些廣為人知,有些則較少人提及。到底這些稱號的來歷是甚麼?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的由來。


為何伯明翰叫「Brummagem」?

「Brum」這個名字是由「Brummagem」演變而來,而「Brummagem」則是伯明翰的舊稱。這個名字早在中世紀已經出現,到英國內戰時期(17世紀)已經廣為使用。不過,這個名字後來卻帶上負面含義,因為當時伯明翰曾一度與偽造錢幣有關。

後來,「Brummagem ware」這個詞彙開始用來形容廉價或劣質的產品,甚至連Charles Dickens 在 1836 年出版的小說《he Pickwick Papers》也提及過「Brummagem button」,用來形容假銀幣。此外,「Brummagem screwdriver」更被用來嘲諷伯明翰的工人沒技術,因為它其實指的是「錘子」,暗示當地人連螺絲批都不懂得使用。


雖然伯明翰的工藝品質早已擺脫這段黑歷史,但「Brummagem」這個名字仍然留下負面印象,於是後來逐漸被淘汰。不過,簡化版的「Brum」卻保留下來,甚至成為當地人的驕傲——連英國著名兒童電視劇《Brum》也用了這個名字呢!如今,伯明翰人(Brummie)對這個暱稱可是引以為傲的。


為何伯明翰被稱為「英國第二城市」?

在一個國家裡,「第二城市」(Second City)通常指的是僅次於首都的重要城市,無論在人口、文化還是經濟影響力方面都舉足輕重。英國除了倫敦之外,最大型的城市一直在變化(例如過去曾經有一段時間是Norwich 或 Bristol)。但自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媒體和政界普遍認為伯明翰是英國的「第二城市」,儘管近年來這個稱號偶爾也會被用來形容曼徹斯特。


此外,「第二城市打吡」(Second City Derby)亦是伯明翰兩大足球隊——阿士東維拉(Aston Villa)和伯明翰城(Birmingham City)之間的激烈對決,可見這個稱號已經成為當地文化的一部分。


為何伯明翰被稱為「千業之城」?

在工業革命時期,伯明翰誕生了不少響噹噹的稱號,例如「世界工場」(Workshop of the World)、「歐洲的玩具店」(Toyshop of Europe),其中最廣為流傳的就是「千業之城」(City of a Thousand Trades)。

19世紀時,伯明翰成為全球最先進的工業中心之一,從鋼筆、珠寶、玩具、槍械,以至英國人最愛的蛋黃醬和 Cadbury 朱古力,幾乎所有東西都可以在伯明翰找到。今天,當地甚至有一間酒吧叫 1000 Trades,就是向這個歷史悠久的暱稱致敬!


為何伯明翰被稱為「世界鋼筆之都」?

雖然伯明翰在工業上百花齊放,但在維多利亞時代,它尤其以生產鋼筆聞名全球。當時,當地珠寶區(Jewellery Quarter)內約有 100 間鋼筆工廠,負責全球 75% 的鋼筆供應。今天,遊客可以前往 鋼筆博物館(The Pen Museum),親手體驗用鵝毛筆書寫、操作打字機、試玩書法,甚至可以製作屬於自己的鋼筆筆尖,感受伯明翰當年的輝煌歷史。


為何伯明翰被稱為「北方的威尼斯」?

「伯明翰的運河比威尼斯還多!」—— 這可能是大家最常聽到關於伯明翰的一句話,但其實並不完全正確。因為伯明翰的運河雖然較多,但並非數量上勝過威尼斯,而是總長度較長,全長約 35 英里(約 56 公里)。

「北方的威尼斯」(Venice of the North)這個稱號主要來自伯明翰四通八達的運河網絡,這些運河在過去曾是當地工業發展的命脈。不過,這個稱號其實不只伯明翰擁有,歐洲不少城市如阿姆斯特丹、布魯日、和斯德哥爾摩也曾被冠上這個名號。因此,這個暱稱可能更像是一種自我宣傳的手法,而非真正的歷史稱號。


這些有趣的暱稱,反映出伯明翰在不同時期的歷史與文化特色。無論是「Brum」、「千業之城」還是「世界鋼筆之都」,每一個稱號背後都有它獨特的故事,也讓這座城市變得更加精彩。




最貼地英國情報站,一起發掘、融入同享受英國生活!

Let's discover the UK together, shall we? 

  • Instagram
  • Facebook

©2025 by SEEDENJOY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