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days ago




提到倫敦的多元文化社區,說到倫敦的「Little Italy」,你可能第一時間會想:「是不是在 Soho 那邊?」但其實倫敦真正的意大利小區,早在 19 世紀就已經在 Clerkenwell 成形,並非大家印象中的市中心鬧區。
第一代意大利移民:從工匠到音樂人
倫敦的意大利社區可以追溯到 1800 年代初期。最早一批移民大多來自意大利北部的 Luguria 和南部的 Campania,許多人是熟練的工匠、建築工人或音樂人。
當時的 Clerkenwell 靠近倫敦市中心,但生活條件遠不如現在好,租金便宜又靠近工地,很適合剛落腳的移民社群聚居。他們在這裡蓋房子、開店,也把意大利文化一點一滴帶進這片土地。到 1860 年代,Clerkenwell 一帶的意大利人口已超過 2,000 人,小教堂、餐廳、熟食店(deli)開始出現,成為名副其實的「Little Italy」。
意大利教堂與最具代表性的年度活動
1870 年建立的 St Peter’s Italian Church(聖彼得意大利教堂)就是這個社區的文化核心。它是英國最早、也是至今仍在運作的意大利天主教堂之一。這裡每年夏天都會舉辦充滿南歐風情的 Procession of Our Lady of Mount Carmel(聖母遊行慶典),從教堂出發,一路沿著小街巡遊,非常熱鬧又充滿歷史感,吸引不少當地居民和旅客圍觀。
工作、語言與融合:意大利移民的日常
在早期,意大利移民多從事勞力密集的行業,像是建築、製磚或清潔工作,也有人在街頭演奏樂器或做小販維生。這些工作雖然辛苦,卻也讓他們一步步累積英國生活的根基。
語言也是當時一大挑戰。許多年長移民不會說英文,日常生活全靠自己社群互相幫忙。而下一代則逐漸學會雙語,成為兩個文化之間的橋樑。
後來的變遷:社區搬遷與文化融合
到了 20 世紀中期,尤其是二戰後,隨著城市發展與樓價上升,許多意大利家庭開始搬離 Clerkenwell,往倫敦北部如 Islington、Camden Town、甚至更遠的 Enfield、Wembley 等地擴散。Little Italy 作為一個地理聚落雖然逐漸式微,但意大利文化卻深深影響了整個倫敦的生活方式。
意大利人在英國各地開設餐廳、雪糕店(gelateria)、熟食店,也把 Espresso、Pizza、Pasta、Tiramisu 帶進英國人的日常。如今的英倫餐桌,若沒有意大利菜,幾乎就不完整了。
而像 Bar Italia(Soho 的老字號咖啡店)、Franco Manca、Caffè Nero 等品牌,其實都承載著意裔英國人對家鄉文化的延續與轉譯。
意裔英國人的新世代身影
如今,意大利社區雖不像當年那樣聚集,但意裔英國人仍在藝術、電影、建築、時尚等領域發光發熱。像是演員 Peter Capaldi(《Doctor Who》)或歌手 Jack Savoretti,都是擁有意大利背景的新一代文化代表人物。
雖然 Little Italy 不再只是一條街,但它早已融入倫敦的靈魂
或許現在走在 Clerkenwell 街頭,你不再會被滿街意大利話包圍,但那段歷史仍然留在地名、教堂、節慶與咖啡香之中。Little Italy,不再只是地理區塊,而是一段記憶與文化,滲透在倫敦每一個角落。